汲取《揭子兵法》智慧||机之感悟 
2018-04-21 16:15:02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文 | 刘适之

汲取《揭子兵法》智慧|| 机之感悟 

上卷     智部


机(002)

势之维系处为机,事之转变处为机,物之紧切处为机,时之凑合处为机。有目前即是机,转盼即非机者;有乘之即为机,失之即无机者。谋之宜深,藏之宜密。定于识,利于决。


汲榷揭子兵法》智慧||机之感悟

关于“机”,揭子在开篇语中就已经对它的重要性作了诠释,但在这节中,揭子又专门对“机”进行细致地剖析,重点剖析“机”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。

揭子说“势之维系处为机”。如果将“势”理解成态势的话,那么构成态势的关键环节就是“机”;如果将“势”理解成势能的话,那么牵引势能的就是“机”。势态也好,势能也罢,其“维系处”都存在着“机”。“维系处”就是关节处,关节处就会隐藏着机,即世之所谓“机关”也。我在诠释开篇语时,曾讲过“站在风口上,母猪都能飞上天”,风者,势也;口者,机也。风口是风势的最大机关处,得之则为得机,失之则为失机。但是,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,“势”的变化,却常常是形态各异,变化多样,甚至是无颜无色,无声无息。或骤或缓,或大或小,或重或轻,或明或暗,皆难在识机,难在得机乘机也。谁都知道“站在风口上,母猪都能飞上天”,试问风口在哪里?这就是识机之难;知道风口了,却又犹豫不敢决断,这就是得机乘机之难。

揭子说“事之转变处为机,物之紧切处为机”。这句话很好理解,事物转变往往也很容易看出。可是,人们往往是在事物变化后才看得明白,在事物变化前仍是浑然无知,犹如“温水青蛙”,做“事后诸葛亮”,又有什么用?经营管理者,如果没有对事物变化具有敏锐力,自然也就甭谈识机得机乘机了。反应迟钝,领航者之大忌也!

揭子说“时之凑合处为机”。这是从时间的维度来阐述“机”的属性,谓之时机。所谓“此一时,彼一时”,此彼之间,即蕴涵着“机”。一些老板们,由于凭一已之商业触觉,领导团队步入了创业之路,渐渐将自己的领导行为变成了习惯,比譬,事必躬亲,独裁独断,等等。企业一旦扩张到一定规模,老板们仍沿袭自己的行为习惯,结果坠入事务泥泞之中而不能自拔,成了救火大队长。固执已见,泥古不化;马上得之,马上治之;不能与时俱进,推陈出新,谓之不识时务,岂不悲乎!

“有目前即是机,转盼即非机者;有乘之即为机,失之即无机者。”揭子在这里进一步阐述了“机”的概念。他明确告诉我们,“机”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是转眼即逝的,它是稍纵即失的。“机关”也罢,“时机”也好,皆可“机变”也。同时,他又告诉我们“机”的实用哲学,“乘之”则“为机”,“失之”则“无机”。诚哉斯言!“世上没有后悔药”“事后诸葛亮”“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”,都是在讲不能“乘机”的害处。企业界这样的案例,并非少见。日本柯达公司,曾以一小小的胶卷而独霸行业,辉煌无比,并且在影像拍摄、分享、输出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优势,然而面对数字成像技术时代的到来,柯达却自我迷信,漠然置之,结果终于被数字成像技术所击败,成为业界一大憾事!

“谋之宜深,藏之宜密。”揭子这句话,言简义赅地诠释了“识机用谋”的方法,即“深、藏、密”。古人云“谋可寡而不可众”“谋外泄者败”“机不密则害身”等等,许多企业很重视这一块,高科技企业尤其重视,他们建立“知识产权管理体系”,与员工签订“保密协议”“竞业禁止协议”等等,之所以这样,大概是他们都知道了谋之不深、机之不密、藏之不实的害处吧。

“定于识,利于决。”揭子可谓惜墨如金,仅用六个字即揭示了“识机”“决策”的逻辑关联。不“识机”,焉能“决策”?识机是决策的基础。世之所谓“拍脑袋、拍胸膛、拍屁股”一说,就是说事前瞎决策、事中乱表决心、事后拍屁股的这种人,这种“三拍”领导者,据我的观察,大多是国有企业中才有的怪物,民企虽然有,但没有“三拍”这样的“全才”。

审势、识机、决策;深之、藏之、密之。要将这种智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落地,必须梳理企业管理系统,流程再造,从流程的诸多环节进行管控。否则,空论也。

若要做到“定于识,利于决”,眼下你除了找咨询师,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?!

       

(原创文章 侵权必究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